秦巴山间的璀璨明珠汉中,在14年艰苦卓绝的全民抗战中,成为了抗战后方的重要基地,为抗战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抗战时期,汉中成为西北区域指挥中心和重要空军基地。
红寺湖景区
川陕革命根据地纪念馆
南郑区川陕革命纪念馆位于汉中市西南25公里的国家级水利风景区红寺湖风景区内,建筑面积5240平方米。
纪念馆占地62亩,由主展馆、爱国主义教育广场、纪念碑、何挺颖烈士纪念广场共同组成,主展馆建筑面积5420平方米,展陈面积4200平方米,分为三大展区,其主要展示了川陕革命根据地陕南苏区革命活动的部分实物和图片。
是全国百家红色经典旅游景区和陕西省三大红色旅游景区之一、是川陕革命根据地在陕西唯一的纪念馆、也是陕西省国防教育基地、陕西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省党史研究教育基地、省廉政教育示范基地和省青少年教育基地。
该景区可在陕西文旅惠民平台购票,直享惠民补贴。
何挺颖烈士故居
何挺颖烈士故居位于南郑区汉山街道办事处城南社区何家湾,故居门前建有何挺颖烈士故居文化广场。广场呈南北向条状布局,占地1.33万平方米。周围环境整洁优美。建筑有五星雕塑、党旗墙、廊亭等设施。
何挺颖烈士故居展陈内容包括何挺颖烈士塑像、家居生活陈列、生平事迹展览3部分,再现了何挺颖烈士光辉灿烂的一生。
院内照壁正面浮雕何挺颖革命活动的场景,背面镌刻毛泽东诗词名篇《西江月·井冈山》。展室有平面展版34面,分学中求进、献身革命、丰碑永存三部分。
中共陕南特委第一次代表会议会址
中共陕南特委第一次代表大会会址位于南郑区梁山镇爱国村龙岗寺院内,龙岗寺为汉中古代名寺,占地11685平方米。
2017年,在中院东西厢房开辟了名为“汉水红歌”的陕南特委革命斗争史陈列。通过大革命时期的陕南、陕南特委的创建与发展、陕南特委领导的革命活动、配合红四方面军创建川陕革命根据地共四个单元进行了展陈。
2014年,中共陕南特委第一次代表大会会址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红四方面军城固小河口会议旧址
红四方面军小河口会议会址位于城固县小河镇小河街戚家大院,占地面积1403平方米,共分序厅、小河口会议展厅、升仙口战斗展厅、军民情深展厅及城固地方武装展厅5个展厅。
布展生动再现了红四方面军从建立鄂豫皖根据地到第四次反“围剿”失败后转战入陕、召开小河口会议、激战升仙口以及城固地下党组织在红四方面军的领导和支援下建立游击队英勇斗争的历史。
红四方面军小河口会议会址是汉中市廉政教育示范基地、汉中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汉中党史教育基地、汉中市(党员)干部党性教育教学点、城固县党员干部党性教育基地。
红四方面军陕南战役指挥部旧址
红四方面军陕南战役指挥部旧址位于勉县武侯镇,紧临武侯祠,占地面积617平方米,为四合院式建筑,景色幽雅。
展陈有川陕苏区及陕南战役相关图文实物,涵盖军用地图老照片,革命先辈事迹介绍,武器、沙盘等。
红四方面军陕南战役指挥部旧址是汉中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党性教育基地、党史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
洋县革命烈士纪念碑
洋县革命烈士纪念碑位于洋县华阳镇华阳街,纪念碑座北朝南,高19.35米,以纪念红军1935年到华阳。
洋县革命烈士纪念碑昭示洋县人民饮水思源,不忘先烈。2004年3月洋县人民政府公布其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进行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场所。
华阳红二十五军司令部旧址
红二十五军司令部华阳旧址位于洋县华阳镇,室内设置了展馆,制作了程子华、徐海东、吴焕先三位领导的蜡像, 院内中央建有纪念壁,刻有浮雕群像。展陈有当年红军使用过的马刀、枪支、红军书写的标语及部分物品。
红二十五军司令部华阳旧址1992年被公布为陕西省第三批文物保护单位。2011年6月,被国家发改委、中央宣传部、国家旅游局、中央党史研究室等14个部门授予“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被陕西省委党史研究室授予“全省党史教育基地”。2012年5月,被陕西省委宣传部命名为“陕西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钟家沟旧址
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钟家沟旧址位于西乡县骆家坝镇钟家沟村,为明清风格的楼阁建筑,占地面积约800平方米。
1932年12月12日,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西征转战来到西乡,14000余人的大部队先后抵达西乡廷水、私渡河、钟家沟、贯子山、峡口和骆家坝一带,总指挥部驻扎在钟家沟老街上的一个四合院内。
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主要领导张国焘、徐向前、陈昌浩、曾中生、张琴秋等曾在此居住办公。
红二十九军革命烈士纪念碑
红二十九军革命烈士纪念碑位于西乡县骆家坝镇回龙村马儿崖。
纪念碑为纪念在马儿崖事变牺牲的红二十九军烈士而建,于2016年3月建成。纪念碑碑身高12.29米,象征着红二十九军,纪念碑后方建有烈士卧碑,镌刻着51名英烈姓名。
红色塑魂魄,精神代代传。汉中这片红色的热土孕育了厚重的革命文化。在战争年代,红四方面军、红二十五军、红二十九军在这里发展壮大,融入滚滚向前的革命洪流,涌现出了何挺颖、陈锦章、陈浅沦、杨育才等一大批革命英雄和可歌可泣的红色故事。
再踏长征路,永远跟党走。